中國西藏網 > 生態

環境得綠 群眾得益

發布時間:2023-10-24 10:07:00來源: 西藏日報

  西藏是我國原始森林保存最為完好的省區之一,獨有、珍稀、瀕危物種多,生態系統和物種的科研、經濟潛在價值高,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戰略性意義。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以來,西藏堅持生態優先理念,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,將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作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根本基石,以林長制制度建立為核,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成績斐然。

  生態優先,完善長效機制

 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保護與建設,先后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,對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。

  近年來,西藏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,強化中央財政補償公益林管護,積極完善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目標責任制體系建設,加強資源監管,開展林草資源監管服務分級巡查,加大林地使用與林木采伐管理力度,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,強化森林督查工作,加強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。通過全面保護、有序利用,推動森林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發展。

  同時,嚴格林地用途管制,進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、林地與林木采伐管理等政策和制度體系,嚴厲打擊和徹底整改違法占用林地行為,不斷加強林地定額管理,嚴格執行天然林保護管理政策,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管護有關政策落地落實落細,持續優化森林結構,不斷提升森林和環境質量,保護生物多樣性,不斷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。

  加大投入,面積蓄積“雙增”

  “十四五”以來,西藏落實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1.47億元,17764.49萬畝國有林、69.38萬畝非國有林得到有效管護,森林資源得到增長,210多萬農牧民直接或間接從中受益。10.3萬農林群眾專(兼)職從事公益林管護工作,每人每年可獲得7000元左右的管護收入。

  嚴格林木采伐管理,“十三五”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同比減少78.9%,“十四五”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同比減少39%,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;繼續加強林地審核審批管理,規范審核審批流程,提高審核審批效率,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用地保障。加大“放管服”工作力度,開展林草資源分級巡查,切實提高林草資源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,堅持以服務促監管、以監管促責任落實,做到事后查處向事前事中監管轉變。

 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實施以來,西藏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,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的“雙增”,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。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涉及7市地65個縣,農牧民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積極性高漲,林業生態保護意識增強,林業社會地位得到明顯提升。中央財政補償政策的實施,不僅為保護現有森林資源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,而且為后備森林資源培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,林業越來越得到各級黨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視,各級林業機構普遍得到加強,林業隊伍不斷得到充實?;鶎尤罕娂娂娂尤胱o林員隊伍,愛林護林的積極性極大提高,實現了社會得綠、群眾得益的目標。

  全區公益林建設成效監測結果顯示,全區公益林資源穩定,生態狀況良好,結構更加優化;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穩定,生態效益顯著,森林植被總生物量達到12.3億噸,總碳儲量達到6.2億噸,

  實現生態服務功能涵養水源、固土保肥、固碳釋氧、凈化大氣、滯塵減噪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年實物量561.7億噸,公益林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總量達到7439億元/年,生態效益顯著,為生態文明高地創建作出了巨大貢獻;森林生態補償政策已深入人心,農牧民生態保護熱情高漲,社會效益顯著。公益林保護與建設已成為投資多、惠農廣、生態功能全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,是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。

  完善制度 發揮“林長制”作用

  目前,全區已建立自治區、市地、縣(市、區)、鄉鎮、村居五級林長組織體系,共設林長35185名,并已按照“分級負責”的原則,基本劃定各級林長包聯責任區,將進一步根據火災風險、生態區位、人為活動等因素劃定各級林長的直接責任區,初步形成林草資源全域覆蓋、源頭管理的保護發展新格局。

  同時,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,落實落細“林長+檢察長+警長”協作機制,形成公正司法與嚴格執法的良性互動,提高執法效能,構建林草生態環境保護共享共治新格局;全力推進《西藏自治區林長制條例》立法工作,探索林草資源保護與發展的地方性法律支撐和法治保障。

  下一步,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將繼續以林長制為抓手,更加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,構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新格局,推動提升全區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。

(責編:陳濛濛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女的被男人操到舒服国产网站啊啊啊叫